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
2005年底以来的股市价格暴涨使投资者对股市知识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书店里能看到的有关股市投资的书很多,但能够直接指导投资实践的并不多。目前有关股市投资的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内(包括港台)人士写的关于股市操作技巧的书;另一类是国外译著。在今天看来,这两类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先看第一类书的缺陷。该类书大多为初浅的读物,基本上以“看图识字”为主,它们传授的是如何从K线图上寻找股市上涨或下跌的规律,试图从股价涨跌中洞察所谓的“庄家”的动向和意图。这类书的假设前提是股市中存在“庄家”。所谓的“庄家”就是以资金优势操纵股价的个人或机构,很明显,坐庄是违法行为,虽然在我国
股票市场的确曾经存在“无股不庄”的事实,但“庄家”并非是市场的主流,更不是市场发展的趋势。道理并不复杂,因为坐庄需要三个条件:其一,监管者的纵容或默许;其二,投资者是以散户为主,做庄成功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机构投资者有充分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搜索能力;其三,上市公司规模较小,价格容易控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我国目前及未来的股票市场,这三个条件都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例如投资者结构的变化:2000年,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只有100亿元左右,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例不到1%,但至2007年6月底,证券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超过18000亿元,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例超过30%,每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都有数家投资基金入驻,“坐庄”的结果只能是帮基金抬轿子,因此,企图用坐庄的方式来操纵股价已越来越不可能。
再如,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存量看,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以前不能流通的股票已经逐渐开始取得流通的权利,流通市值迅速膨胀;从增量看,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及H股和红筹股回归使新增的大盘股规模越来越庞大,单个大户或机构企图操纵股价的涨跌已经很困难。
投资者必须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市场趋势,以往建立在“坐庄”和“跟庄”基础上的投资思维已经过时。
再看第二类书的缺陷。译著类的书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琳琅满目的译著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的确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但这些译著的背景是国外成熟市场(尤其是美国的市场),与现阶段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外的市场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有控股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公司治理有别于美国,我国的股票市场运行规则也不可能和美国一样。
以“价值投资”理念为例,以巴菲特为代表的美国投资大师们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是“选择好的公司股票长期持有可以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率”。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卓越的管理团队可以创造超额利润”,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买公司的股票看中的是人而不是公司”。这在美国是成立的,但在中国就难以照搬照抄了,因为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由组织部门委派的,即使是表现优秀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只要组织部门一纸令下,便立即换了岗位,因此,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存在不确定性,长期投资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有人可能会反问:难道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这样的公司都不值得长期投资吗?这些公司的确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但这些公司与其说是靠管理创造了价值,还不如说是凭垄断成就了业绩,它们的良好业绩是难以持久的。
总之,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也不能守着以前的知识固步自封,我们应该踏着时代的步伐,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只有做到“全球视野,本土智慧”,股市投资才会成功。
由中国铁道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投资名家”系列丛书就是在“全球视野,本土智慧”的指导思想下的一个尝试,它汇集了我国股票市场有影响、有深度的言论和观点,其中,有金融理论工作者的理性与抽象,也有战斗在一线的股市投资者的激情与感悟;有股票市场某一领域的深度剖析,也有适合大众口味的一般读物。总之,该丛书是试图营造一个“群贤毕至”的开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