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遇到过不少奇事,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恐怕就是一路上我看不见什么车辆和行人。当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居然没有交通堵塞问题,那是因为当时几乎没有私家车。北京的“环形公路”,构成一个环绕中国首都的巨大盒子。可是这些“环形公路”当时并没有发挥多大的实际用途,更多的时候被当成一大景观。路上只有几辆“解放”牌卡车悠闲驶过;载着第一批西方游客的出租车似乎正参与一次慢动作游行,缓缓地沿着空旷的道路前进。到了晚上,可以看见一些叛逆青年为了找乐子而在路上驾车飞驰。不过,可能他们还有中国经济的管理者们,已经感知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如今,北京的高峰时段可不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其拥挤程度绝不亚于美国纽约。
就在几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依赖“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的国家。可是现在,那些骑着“飞鸽”牌自行车的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虽然2006年中国仍生产了8 000万辆自行车,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的摩托车产量也居全球首位),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自行车已不再是第一出行方式。政府官员为了鼓励人们少使用私家车,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降低环境污染,于是出台政策号召人们骑自行车上班。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高速增长,速度快于整个中国经济体的增长。2006年,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同时,中国的汽车年产量为1 500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已经多于美国。不过,中国不少城市的大量车库还闲置着;在乡村,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还没有来自底特律或东京的优质汽车。
看到今天的中国,我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的美国,那时,亨利·福特尚未推出第一款汽车——T型车。今天的中国又如同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恢复的日本。中国还有大量的消费者和卡车司机有待成为明日的轿车消费者,未来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机会无限:在美国,每千人拥有700辆轿车;而在中国,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交通日益拥挤,可是每千人的轿车拥有量也只有24辆。
长久以来,中国人依靠自行车出行。现在,他们开上了外观优美的轿车和中国式的活顶车。虽然起初各种当地汽车品牌的市场争夺带来了产能过剩以及大量迷你旧车,但这些价格便宜的汽车只会给公路、修路方、零部件商家、修理商、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旅游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样,中国在努力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领头羊的过程中必然会赚取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