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上涨其实是个成本累高的过程。拿最简单的模型举例来说,假设股市里只有两个人,称为A和B,上市公司发售股票,公司市值100元,发行10股,每股发行价为10元,A投入10元成本认购了一股,获得该公司10%的股份,B没有认购新股,然后进入二级市场。
B以11元的价格向A买来了股票,股价涨到了11元;然后A又想买股票了,向B以12元的价格买了回来,股价涨到了12元;B又以13元买过来,股价涨到了13元;A又以14元买过来,股价涨到了14元;B又以15元买过来,股价涨到了15元。这样,就形成了一轮涨势行情。
现在来分析一下情况,A最初投入了10元成本,在成本累高的过程中又追加投入了2元成本,总计成本是12元,最后抛出股票得到15元。B则总计投入了13元的成本,最后他获得了成交价格为15元的股票。
看上去A和B都赚了,A赚了3元,B赚了2元,但是A在以15元把股票卖给B之后,他再不愿意把股票买回来了,所以B手里握着的,是成交价格为15元的股票,这仅仅是一个成交价格,并不代表他手里的股票就值15元。没有人接手的话,这15元就什么意义也没有。他手里握有的股票,只能代表他拥有了该公司10%的股份。如果他们的交易是在一个很短的周期内完成,公司并没有业绩增长的话,他手里的股票仍旧只值10块钱。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一只股票从10元涨到15元,绝不是10元买进的人赚5元、14元买进的人赚1元那么简单。
当然,在真实的股市当中,情况肯定不止这么简单,因为参与交易的人数以千万计。那我们再建一个稍微复杂一点儿的模型,A、B、C想抛,但有更多的D、E、F、G……都想买。A将股票以10元抛给D,B以11元抛给E,C以12元抛给F,G没买到,于是只能出更高的价格,比如13块求购……购买股票的欲望造成股票上涨,不停上涨造成更大的购买欲望。交易价格的上涨只代表后入市股民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像搭积木一样,终于最后一个想买股票的Z以20块的价格从D手里买到股票,随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相同或者更高的价钱买进股票了。D的确是赚钱离场了,E、F、G的账面上看上去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收益,这只是账面上的收益。
当再没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盘的时候,E、F、G……这些人要想把手里的股票卖出去,就只能不断降价求买家。这就像是从搭得很高的积木底端抽走一个支撑点,会令股价崩塌。我们看到D赚到了钱去买了液晶电视机,那是最后入市的Z的损失。在股市里,通常把Z这样的人称为"接最后一棒的人"。除非有一只股票永远上涨,否则持有这只股票的人里总有赔钱的。但是在股市里根本没有这样永远只涨不跌的股票,有人赚就有人赔,即使再大的牛市,也会有人赔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不做接最后一棒的人,在牛市中,你赚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作为一个股市的研究者,我希望股民朋友们能够多学习一些相关的股票知识,尽量地避免投资失败;作为一个股市投资者,我也希望我的同道们不要做接最后一棒的人。在这里,不妨给中小股民以及新股民们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给自己一段时间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投入的精力看起来似乎会少一些,不过也正是由于长线投资,在下注之前的准备工作就应该更细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更多。如果不弄清一家公司的真实状况,就把宝长期押在上面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此,除了像短线投资者一样去分析行情走势、财务指标之外,深入了解一家公司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年报数据、产业研究、电话咨询,甚至亲自去上市公司调研,这一切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完成的。即使在选定公司进行长线投资之后,投资者也需要随时留意所投资公司的相关信息,一旦公司或产业的基本面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就要迅速调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