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1987年股灾还是对某种经济产生了影响,那就是货币经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形成了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货币经济,主要由金融业、金融市场构成,包括
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各种金融工具和杠杆。
换言之,货币经济就是钱的游戏,有钱才能进去玩。
1987年股灾发生后由于各国央行救市措施及时,金融市场很快消化了全球股市下跌的负面效应,使实体经济躲过一劫。
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开始衰退,经济动向指标逐月下降,经济需求大范围萎缩,生产力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几乎陷入停顿状态,经济增长率每况愈下,于是,1991年股市泡沫破灭后引起股灾,经济恶化,整整倒退了10年。
有意思的是它的邻居韩国也经历了股市泡沫,跌幅比日本还大,但经济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GDP继续攀升。
股灾为何厚此薄彼,专门跟日本人过不去?
原因就是刚才所说的,单纯股市下跌并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日本的情况是股灾引发金融和房地产风险,很多银行因为房地产泡沫破灭产生坏账,而政府为了防范风险又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加剧了银行大量坏账的发生,最终引起经济衰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是经济形势恶化的结果,其重灾区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都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竞争优势下降。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下降,而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能根据形势作适时有效的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占GDP 的比重均超过国际警戒线5%的水平。
二是外债压力大。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从而导致外债加重。如泰国外债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超过1500亿美元,外债在GDP中比例很大,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
三是汇率制度僵化。当时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未及时调整汇率,从而产生货币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危机爆发初期,各国货币除了贬值别无他法,又导致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胀压力加剧,致使股市暴跌。
四是银行不良资产日益膨胀。银行贷款发放审查不力,随意性强,房地产投资比重偏高,商品房空量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泰国金融机构出现了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韩国多家超级集团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日本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印度尼西亚更是信用危机加剧。这些经济因素从各个方面打击了股市,投资者空前悲观,纷纷撤出资金,股市下跌反过来又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和金融危机的加剧,股市再次大幅下跌。
亚洲金融危机又一次显示了传统理论的正确性,原因是受股灾冲击的各国,普遍出现由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共同构成的资本市场的严重泡沫,不仅沉重打击了货币经济,而且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直接关联实体经济,从而使宏观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衰退便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