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领域,国内的交易人士广泛地认为成交量是价格的能量,是本源。并宣称成交量会先于价格的上升而出现。所谓量在价先。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成交量。
成交量是指股票单位时间内的交易总量。如果是单位时间为1个小时,那么这个小时之内所有买卖的总和就是成交量,这里说的总和是单边成交总和,因为每一笔卖单或者买单都对应着一笔买单或者卖单。如果现在某股价为10元,在10元处有大量的成交出现,只要多空供给足够充分,那么价格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不管这个价格出现了多么大的成交量。这种情况完全取决于多空双方对价格的最后评定,即当事人是否觉得这个价格合理。如果一方在此价格无法买到,价格将会上升,反之如果一方在此无法卖出,那么价格势必下跌,这就是股价涨跌的真实原因。成交量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
成交量在技术分析中并不很重要,这么表述的意思是:成交量相对于价格和时间而言不是很重要,但是它作为验证指标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我们一定要给这些因素排序的话,那么成交量居于第二位,时间与价格并列第一。因为成交量的多寡只能表示这只股票的活跃程度,但是一个活跃的股票并不意味着价格的上升,它只告诉了我们这只股票的持有者和希望持有这只股票的交易人出现了分歧或者一致。如果持有者持有股票的态度异常坚决和希望持有这只股票产生了强烈的一致性,价格将会不断攀升,而成交量会异常的稀少。这种稀少并不意味着行情即将逆转,只要场外希望持有这只股票的人的信心不发生动摇,持有者也怀着这样的心情,价格就会继续向上。直到在一个较高的价格上持有者和希望持有者发生了分歧,而这种分歧来自于持有者对股票投机价值评级降低。而希望持有者依然保持较高评价的时候,成交量才会再度放大而价格才会出现停顿,但是,只要不是所有持有者或者大多数筹码持有者发生一致性抛售,那么价格同样不会下跌。只有当在这个价格供给大到希望持有者的资金无法承接这种抛售的时候,价格才会发生逆转,这种游戏的根本在于交易人的心理对一只股票的既有评价的改变。可见,交易量放大本身并不能指示方向。价格可以在成交量放大后上升
价格可以在成交量可以放大后上升,但不一定上升。这种放大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为操作,一种是市场行为使然。
第一种放大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倒。对倒的目的不是为了“画图”而是为了令交易者无所适从,也就是试图通过对倒令原来坚定的持有者放弃手中的股票,让后来买入该股的人割肉离去,这种交易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震仓。这种震仓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因为震仓的根本目的是让更多的股票流到自己的口袋里,所以,震仓通常伴随着较大的交易量,并向更低的价格下跌,造成恐慌。
还有一种对倒交易也会产生较大的成交量,这种方式就是拉升对倒。拉升对倒是市场操纵者已经拥有了绝大多数流通筹码,为了掩盖这个事实造成成交活跃的假象所采取的自买自卖的市场把戏,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价格会不断的升高甚至会爬升到一般人的想象之外。
最后一种对倒也会出现大的成交就是市场操纵者在高位出货。这个时候价格会上升但是速度已经很慢了,他们对倒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令更多的人在这里接手以完成他们彻底出仓的目的。
第二种放大的情况则完全是市场行为所使然。例如某一只股票突然有所谓利好消息出台,或者有人从技术分析中获得启发,无论是什么理由,真的或者假的,确凿的和子虚乌有的理由都会导致有人购买和有人抛售,一旦这种情况群聚于某个时间单位内,那么庞大的成交量就会产生。价格上升的强度取决于价格上方的抛压强度,当大量的抛压聚集在某个时间内的某个价格上的时候,一旦这种抛压被买盘全部接去,那么在这个价格之上就会出现一个大的价格真空,这就像一扇紧闭的大门被无数人冲击,一旦被撞开,惯性会令人流冲出很远。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下降。但是无论如何,成交量的放大不会导致必然的方向,同样成交量也绝对不会摆脱价格而先于价格而放大。成交量在时间拐点处的应用
成交放大通常出现在某个市场的极端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时间的循环拐点。在这个拐点附近,持股和空仓的人双方要么一致看多,要么空头继续看空,多头继续看多,发生严重分歧,这种现象和人的自然的属性有关,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令人们在那个时间区域内出现这种群聚想象,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市场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而魔山理论正好是利用了这一点而验证了循环拐点,因此在魔山理论的辞典中又多了一个交易拐点的概念。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认为这种现象出现一定导致价格的向上运动,它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
换手率是成交量的衍生物,在选择股票上贡献非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指标,通过换手率的排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金正在光顾哪只或者哪类股票。总之,成交量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有用,它的位置只是验证,不要夸大它,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贬低它,只需要把它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