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摧毁了一个本来就没有坚实基础的群众式集体自信。其实,2007年牛市里的自信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服食过迷幻剂后的亢奋。牛市里人人是股神的人们如今一下子回过神来,并连自贬成人间凡人的信心也一并消失了。当年牛市中冲锋陷阵的自信已经转化成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无限悲哀与恐惧。
奇怪的事实是,全球股市的历史数据显示出,不断经历巨熊践踏的各国股市,股票指数几乎都是长期向上屡创新高的。理性的数据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上,在任何一个市场低迷期投资股市的回报远远超过债券回报。价值投资者尽管不能与脚受伤前的刘翔比赛短跑,但只要用理性的长期投资心态投资,则一定可以跑赢通胀。也就是说,要想让今天的金钱克服通胀不贬值,并与时间赛跑,最终像滚动的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除了在市场低迷期满怀信心地去做(貌似有风险,看上去还不确定的)投资外,别无他法。
我们可以对未来有不安全感,但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绝不能失去信心,我们更不能失去价值投资人所必须的最基本心理素质:理性。只有理性的价值投资方法,才是我们获得长期稳定财产性收入的唯一正途。
我们有绝对的信心相信,40岁才拥有2500万美元的巴菲特用了30多年时间证明的价值投资原理的有效性,绝对不会在危机过后经济将依然活力四射的中国失灵。巴菲特70多岁时拥有500亿美元财富,30多年2000多倍的绝对投资回报大大跑赢了同期的全球通胀率。
能在八十年不遇的全球经济低迷期中健康地活着,并清晰听到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声,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大幸事。
“输不了准则”比眼球都珍贵
2009-01-13
股市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赌场老虎机,只有对那些有“关键是别把本赔了”意识的一小撮人才是提款机
百岁财富定律:正常情况下,年龄与风险意识成正比,年纪越小,风险意识越小;年纪越大,风险意识越大。但如果年纪小小就有了与年龄相反的风险意识,则财富一生无忧。
如果能在20岁时参悟到80岁老人的风险意识,身家一定轻轻松松过千亿;
如果能在30岁时参悟到70岁老人的风险意识,身家一定轻轻松松过百亿;
如果能在40岁时参悟到60岁老人的风险意识,身家一定轻轻松松过十亿。
(所有推理都建立在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活到80岁以上,这是价值投资“滚雪球”游戏中最重要的“长长斜坡”。)
所以,巴菲特的拍挡芒格说,40岁前没有价值投资人是非常有道理的,否则世界上早就有千亿级别的投资类富豪了。巴菲特与芒格年轻时都各自折腾了好些年,所以“浪费”了不少财富(但即使40岁时再明白价值与风险的关系也一点不晚)。
年轻人总想赚快钱,但财不入急门,即使快财入了门也会在下一次出门。“慢即快”/“快即慢”的道理没有10多年是参悟不透的。如果能在30岁时参悟到个中神妙之处,则身家一定可以超过芒格。古人的“三十而立”可能指的就是30岁时要对什么是风险有所领悟吧。
“往下算输不了”的“平淡又无奇”的投资是没几个人愿意去做的,只有谨慎的80岁老人们才会说,赚多赚少对我意义已不大了,关键是别把本赔了,否则棺材本就没着落了。
“关键是别把本赔了”!炒股的人当中有几个人能有这个境界?股市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赌场老虎机,只有对那些有“关键是别把本赔了”意识的一小撮人才是提款机。
许多人在50岁时仍对什么是风险没有任何理解,因而一生与钱生钱的财富游戏无缘了。
其实,上当的老人不在少数,关键是他们到那把年纪还在想有快钱(巴菲特口里的quick money)赚的好事,最终成为骗子的猎物也就不为怪了。最近美国的“麦道夫庞氏骗局”(伯纳德·麦道夫,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2008年12月11日,70岁的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美国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损失至少500亿美元。麦道夫欺诈案将是美国历来金额最高的诈骗案。美国证交会前主管表示,即使只是500亿美元的一半,肯定也是历来最大宗的“庞氏骗局”。所谓的“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他经营的对冲基金以投入少、回报高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包括大量名人和全球各地的知名金融机构——编者注)就是一个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