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论全球性通货紧缩
一
近期以来,国际经济评论中频频出现“通货紧缩”这个概念。有报道指出,除了油价由于伊拉克危机有所振荡和上涨,全球商品的价格都在普遍下跌。在东亚地区,日本、香港、中国大陆、台湾,都程度不同地承受到“通货紧缩”的压力。受其影响,当前东亚以至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失业率攀升、就业机会下降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通货紧缩?它是如何突然在经济中出现的?其趋势如何?笔者想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二
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所谓通缩就是货币短缺。它在货币和流通领域的主要表现是:银根紧缩、支付困难和物价持续下跌。股市持续下跌也是通缩的重要表征。通货紧缩必然伴随着生产过剩(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开工不足和失业率上升。它实际是古典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金融表现。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拒绝使用“生产过剩”这个字眼。他们更乐于使用“总需求不足”这个术语。但实际上,总需求不足就是总供给过多(或生产过剩)的同义语。一个是从需求角度讲,一个是从供给角度讲。正如一个胃病患者,说自己“消化不良”(需求不足)或“吃得太胀”(供给过剩)是一回事一样。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生产过剩导致商品销售困难,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商品竞相削价出售(实例之一是《香港商报》近日关于国内家电市场竞相削价销售的报道,以至出现所谓“价格大屠夫”),销售困难导致商家及厂家投入商品生产的资金难以回收,于是发生支付困难(以致相互拖久债务,形成“三角债”),由此造成市场中资金循环链条的中断。支付危机导致信用危机,导致银行即期信贷不能回收(发生银行坏帐问题)。由此传导则触发商业银行由于资金不足而破产的问题,再传导到金融证券市场则发生抛售有价证券以提取现金的问题,这就是银行危机和证券市场行情下跌。因此,通货紧缩乃是生产过剩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三者是紧密相联于一体的。这三者反馈于投资生产领域,又会引发企业破产倒闭,生产规模压缩,工人下岗失业,以至失业率高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周期性地必会爆发表现为商品生产过剩的普遍经济衰退。自从1825年由于英国纺织品生产过剩触发第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爆发至今(15年后英国发动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标的鸦片战争与此次危机有内在联系),200年以来,以7—10年的小周期,10—25年的中周期,50—80年的长周期形式,生产过剩危机在世界经济中频繁发作。近年中国商品出口,在国际上频频遭遇“反倾销”打压,据报道中国已因此而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这种情况的根源,实际也还是由于全球经济中存在严重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