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改革完善中国股市的系统工程中,解决股权分置是其中的奠基工程,这个基本割裂不解决,这个原始鸿沟不填平,这个根本的二元对立不化解,在其上建筑的任何工程都难免变形。
此刻,从张卫星在本报发表的《理论清晰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前提》一文,可以看做国人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又一次探索与进展。当然,它不仅包含着张卫星的个人执著,也包括华生教授在内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坚持与智慧。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于股市长久健康发展的目的,遵从学术研讨的"百家争鸣"的规则,真理就会越辩越明。
这篇文章可以折射出我们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系统、层次认识的某种程度的进步,有利于我们在一个日渐清晰的系统框架结构中,在相同的层面讨论相同问题;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达成共识,从而有可能使最终现实可行的方案水落石出。
回顾总结过去的探讨,解决股权分置系统框架中的几个层次问题日渐明朗。
第一个层面是,中国的股市是一个"股权割裂"的股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具有不同的特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股市的基础工程。
第二个层面是,解决股权分置、国有股减持、补充社保资金是三个完全不同、应该分立的课题。无须把补充社保资金看成是国有股减持的目的,也无须把国有股减持看成是解决股权分置全流通的前提。三者混在一起,或者喧宾夺主,反而会更难解,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操作中的先后次序问题。解决股权分置应在前,实现全流通在中,新的全流通
股票发行在后。在老股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锁定期结束之前,新的全流通股发行将会使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第四个层面是,在利益平衡上,既要保护非流通股股东的合理权益,也要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合理权益。只确保一方既得利益而忽略另一方合理利益的方案,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很难达成妥协和交易。
第五个层面是,方案应尽可能地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交给市场去解决;对市场无法自行解决的环节,决策者要尽量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时至今日,中国股市重振及稳定发展已经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跨过去,一个科学、持续、健康的股市可期。它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手段,成为银行改革的腾挪空间,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变速箱,成为中国与国际金融一体化接轨的减震器。我们深信,随着理论的逐渐清晰,中国股市的各方参与者终将会站在国家大局的立场上,达成一个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
2004年股市预测与印证
中国内地A股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将出台
时间:2004年12月31日
背景:在国有股减持改革方案失败之后,流通股硬着陆后与非流通股价自然接轨的股改动作也流产,股市各方人士大多已对中国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失去信心,值此时刻,我们反而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当股改博弈进入到几败俱伤,甚至是同归于尽的境地时,最重要的机遇就来临了。
在2004年12月31日,由本人执笔的"2005年度中国与世界十大经济预言"便对此做了明确预期。
核心话语:"股市绝大多数参与者已经形成共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股市不可能复兴。""当监管当局和执政者对此有了清醒认识,就能够以大智慧大决断,出台解决股权分置方案,并迎来'大发展'。"
现实印证:5个月后的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办法》,股改启动。
预测评价:方向正确,预期和分析的时机把握良好。
原文照登:
中国内地A股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将出台
出台概率 60% 不出台概率 40%
理由:股市绝大多数参与者已经形成共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股市不可能复兴。矛盾焦点只是如何找到被各方均接受的妥协方案。现实的逼迫性在于,如果中国不根本扭转股市的制度缺陷,不能重建社会公信,股市将越来越变成国营机构间的市场,道德风险带来的成本损耗无法避免,股市的资金链将越来越紧张,甚至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