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融危机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王建京(理财规划师)
这次危机使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都受到强烈冲击。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三驾马车之一,保险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国内保险业也深受其累:2007年11月底,中国平安(601318,SH)以每股19欧元均价投资富通集团,至2008年10月3日,富通集团股价为5?41欧元。而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4?99%的股份,其投资已缩水70%以上。在2008年三季报中,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
股票投资进行了157亿元减值准备。
美国“次贷”危机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中国保险业将面临一次行业内的“洗牌”,包括中外资保险的划分、保险机构的排名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当然,此次“次贷”危机对保险业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投资机遇,可借此通过并购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任何挑战同时都是机遇,尤其是对市场的领先者,可能是一次价值发现和兼并的良机。
1?金融危机为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启示
随着“次贷”危机不断加重,美联储先后采取了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等多种救助措施。在保险领域,由于债券保险不仅自身受到了全面冲击,还直接影响到了债券市场的安危,因此,救助方案首先针对债券保险市场进行。这些救助方案包括帮助困难的公司补充资本、加快新公司的审批、拆分债券保险公司、修改债券保险的监管规则,等等。
由于海外投资开放较晚等原因,此次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有限。但通过仔细分析这场危机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仍然能对我国产生十分有益的启示:
第一,首要的是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
从保险业务的特点来说,投资安全比投资收益更重要。大多数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都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对每一类资产都会设定具体的投资比例。美国的大多数保险公司之所以没有受到“次贷”的严重冲击,与坚持投资的安全原则密不可分。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日益拓宽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制定自身投资策略还是监管机构制定相应投资法规,都应该以稳健投资为首要坚持原则,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必须要强化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保险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大。只有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妥善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减少不必要的波动。“次贷”危机对美国职业责任险市场的冲击较小,说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向美国学习,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深度,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制定各类监管法规和实施现场、非现场检查时,也应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列为重点要素。
第三,要建立反应灵活、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受到“次贷”危机全面冲击这一事实,既反映出在资本市场链条上的各金融机构之间密切相关的联系,也反映出在金融产品创新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监管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很难做到位。因此,监管机构不仅要尽可能地完善当前已有的监管体系,还应该使这一体系反应更灵活、覆盖更全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债券保险,但责任保险、农业保险、银行保险也都属于新业务范畴。监管机构只有针对这些新业务的特殊性制定好相应的监管规则,并随时跟踪和分析新业务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加以解决,才不会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确保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2?美国少数大公司蒙受巨额亏损,国人要小心!
在美国,多数保险公司由于严格控制“次贷”相关债券的投资而受到较小的直接冲击,少数大保险公司则蒙受巨额亏损。近年来,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投资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越来越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活动的频繁,保险公司对各种层出不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大多数美国保险公司仍然遵循了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投资策略,将投资资产主要分布于高等级债券上,严格控制对高风险证券的投资比例。2006年,美国寿险公司平均53%的资产投资于最高等级的债券,19%投资于次高等级的债券,股票投资只占到净认可资产的4?6%;非寿险公司投资于最高、次高等级债券以及股票的比例分别为67%、4%和16%。尽管许多保险公司持有“次贷”相关资产,但由于比例很小,投资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远小于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少数大的保险公司由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蒙受了巨额亏损。例如,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的投资亏损。2008年年初,AIG宣布对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相关衍生品冲减111亿美元,从而使得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2?9亿美元,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
“次贷”危机使得许多牵涉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从而引发了很多诉讼案件。例如,由于银行核销和冲减“次贷”损失使得盈利大幅减少,甚至一些按揭贷款机构为此破产,引起许多投资者集体上诉,控告企业管理层误导、错误披露或者其他失当行为。诉讼案件的增多意味着职业责任保险保单下的索赔数量将显著增加,从而影响责任险业务的盈利水平。
3?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债券保险市场
“次贷”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保险领域是债券保险市场。债券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发行人违约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现代意义的债券保险1971年首先出现在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主要为各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提供担保。其后,债券保险公司出于扩展业务的需要,将营业范围从市政债券推广到了各类高风险的资产担保证券。目前,美国很多债券在发行时都有保险担保,相当数量的资产支持证券也购买了债券保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次贷”违约率的上升增加了债券保险公司的亏损,并使得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对这些保险公司的评级。债券保险是债券发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债券的信用,有助于提高债券本身的信用等级。保险公司的介入大大增加了其安全性,因此,债券保险的存在对债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债券保险实际上是以保险公司的信用为依托,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决定着其所担保债券的评级,因此高评级构成债券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一旦债券保险公司的财务评级普遍下调,必然导致其承保的债券评级普遍下调,不仅会使持有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出现更大的资产损失,也会拖累那些本来风险较低的市政债券估值减少,给处于“次贷”危机中的债券市场带来更大压力。目前市政债券的2/3是由美国个人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共同基金的方式持有,总量高达1?6万亿,多数都有保险担保。如果债券保险公司失去了3A评级,投资者持有的市政债券价格就会下跌,而一旦原以为低风险的投资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