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我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低迷时期,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这时候的“现金+勇气”是无价的。从历史上看,每当股市发展到最疯狂时,巴菲特就早早备足现金,多看少动、等待机会,以便能及时捕捉到自己原来看好的股票,在价格最低时把它收入囊中。
这次世界金融海啸发生、股价暴跌后,巴菲特频频出手抄底股市。他说,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他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结果这句话在华尔街上流传开来变成了一句格言——“如果需要资金,不妨找巴菲特试试,不过条件可能很苛刻。”
据巴菲特自传《滚雪球》介绍,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7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现金与准现金377亿美元,固定收益证券285亿美元,两项合计高达662亿美元。只要有需要,巴菲特一声令下就可以把这些“子弹”射向投资目标,这在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做不到的。
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申报资料表明,该公司当季买入股票亿美元,卖出股票3亿美元。这表明,这些“子弹”正在一批批射向目标,这是巴菲特平时拥有充足现金、逢低吸纳的结果。
对巴菲特的研究,目光从来都聚焦在他如何选股和赚钱方面。其实换个角度,不难看出巴菲特运用现金的手段是很高明的。正如他所说,“勇气+现金”是无价的,如果手中没有大量的现金,他在看到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企业出现时,就不会出手如此大方;反过来,正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手中才会始终保持充裕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巴菲特手中的现金,主要依靠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所产生的大量浮存金。关于这一秘诀,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只能从巴菲特每年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抽丝剥茧般地提炼出来。
巴菲特在从保险业务中获得资金时,采取的方式与美国财产保险资金主流模式的配置策略完全不同。他以现金等价物以及国债等流动性高的资产,来完全覆盖保险业务负债,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确保债务偿付。从这一点上看,他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自由资金,有时候有成本,有时候没有成本,甚至是负成本。
伯克希尔公司大约有一半收益来自保险业务。而保险业务的现金流转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由投保人给保险公司支付保费,然后由保险公司把收到的现金用于投资;当有索赔业务发生时,再把这些现金中的一部分用于保费赔偿。
从中不难看出,源源不断的投保业务,为巴菲特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由于保险业务的索赔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巴菲特投资的证券流动性都比较强,其中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这正是巴菲特的投资特长。
自从巴菲特1965年入主伯克希尔公司后,他就一直关注并热衷于收购保险公司。1967年3月,伯克希尔公司投入860万美元,买入了奥玛哈当地两家最大的保险公司的全部股份,一家是国民赔偿公司,另一家是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从此,巴菲特就开始了保险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良性互动的运作。
巴菲特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的偏爱,当然与他在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时实地考察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对这家公司有好感、对保险公司业务熟悉有关,但保险公司业务能够产生浮存金的特点,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
要知道,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后,1967年当年收取的保险费就高达1680万美元,税后利润160万美元;1968年收取的保险费更是增长到2000万美元,税后利润220万美元,这为巴菲特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来源。
有了这样一笔巨额现金后,巴菲特犹如神仙相助,在股票投资方面底气十足。1967年,巴菲特通过国民赔偿公司、海运及火灾保险公司购买了720万美元的股票、2470万美元的债券,这些股票和债券两年后就升值到4200万美元,增长了32%。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巴菲特又购买了3家、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开展的保险业务源源不断地为巴菲特提供浮存金,巴菲特以这些浮存金为依托,理性地进行价值投资,很好地实现了良性循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6月,伯克希尔公司用增发股票做对价的方式,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一下子就使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总额增加了近65%,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这次收购相当于为公司带来了超过24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这让巴菲特非常得意。如今,伯克希尔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发展成一家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控股公司了。
这次金融海啸发生、股价暴跌后,巴菲特频频巨额投资上市公司。一位渴求资金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羡慕地打电话给巴菲特说:“在市场眼里,我们就像青蛙,伯克希尔公司就是公主。如果您肯赏吻,我们就能变成英俊的王子了。”巴菲特幽默地回答道:“我们确实亲吻了几只。”【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善于提前做好准备。他在投资生涯中总会保留一些实力,以便在股市下跌得厉害时有充裕的资金实现任何交易。“现金+勇气”,正体现了巴菲特的大智和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