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调集几百亿美元猛攻香港,利用汇市、股市、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利率互换市场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发动立体进攻,香港则使用外汇储备入市干预、提高利率、浮动汇率予以反击,战至8月28日期货结算的最后期限,双方展开肉搏战,日成交额竟达790亿港元,创历史纪录。 第二天曾荫权宣布在保卫战中获胜,外界粗估索罗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中损失8亿美元,但由于中国香港股市受此波及跌幅严重,索罗斯还是从股市上捞了一笔,加上在东南亚各国的收获,又赚了20亿美元。 很多专家折服于索罗斯熟练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能力,其实只要在国际金融市场做了几年的投资者都大致懂得其中奥妙,索罗斯的高明之处在于能提前洞察货币危机背后巨大的金融风险,掌握这个基本原理,他的出手尽管带有赌博性质,但胜算很高。1992年狙击英镑战役中,索罗斯和他的分析师们早就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风险控制策略,以便在狙击英镑失败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这些策略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他赌赢了。 公正地说这种投机活动造成的伤害影响极大,胜负暂且不论,单各国央行为维持货币稳定和利率水平投入的资金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说索罗斯总以无辜者的形象出现,但他造成经济动荡和金融混乱的现实不容回避。 当然,如果索罗斯不认账,外界很难找到证据证明确实是他干的,那就有冤枉好人的危险,骂跑一个索罗斯,还有无数个小索罗斯躲在暗处。骂几句或许能解气,但于事无补,不能保证事件不会重演。 相反,我们应该多向索罗斯学习,多反思,为什么他看得很透彻的问题和漏洞,其他经济学家们想不通?为什么貌似完善的金融股市如纸老虎般一戳就破?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投机者偷袭的条件,不给投机者有见缝插针的机会? 听说乌克兰爆发的"橙色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柠檬革命",背后都有索罗斯旗下基金会活动的身影,这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已超越金融界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无论他出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危险的人物…… 2.对冲基金:金融战争的核武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次股灾的出现,对冲基金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仿佛是经常被索罗斯揣在怀里的核武器,出现在哪儿就会引发汇市风险、股灾、金融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