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好做,第二、第三难为,需要大智慧、大决心。现今的窘困,无论是集体性愚蠢还是国民性宿命都源于贪婪和侥幸。贪婪导致了愚蠢,侥幸心态遮蔽了心智,既得利益导致了昏聩。扭转宿命,只有靠战胜我们自己的心魔。
一年前,笔者曾经这样写道:"金融和证券改革就这样成为中国从'可以富'到'必定富'的生死高地。这是创造财富、加速创造财富与毁灭财富、加速毁灭财富的较量和交锋,是中国社会各种力量选择正和博弈、理性共赢,还是选择恶性剥夺、多败俱伤的分水岭。"
现在,我仍然相信中国社会各阶层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股改必然卷土重来,权证将演重要角色
时间:2003年11月
背景:当时,本人出版了第一本专著《中国可以富》,尽管对于那时的一些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政策相当不看好,也曾经非常激烈地写评论反对过当时的协议转让的政策,认为此政策埋伏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缺陷,将给日后的股改制造更大的麻烦,但在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的交流中,仍然相信股改会东山再起,而且权证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股市必定会消除资本市场的双轨制,并由此迎来大发展。
核心话语:中国再也不能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型缺陷熟视无睹了。如果不能对中国股市正本清源,如果不能还其创造财富的本来面目,只能坐视其黑洞效应越扩越大。……当对国有股减持的方略、方式、方法认知到位后,国有股减持必然再度推向前台,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股市改造成创造财富的加速器。这将是非常关键的一次推动。
现实印证:以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998点为分水岭,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最重要预期---"新老划断"在一年之后基本明确后,此前从2003年11月3日1364.06点起,上证指数下跌26.8%,此后,至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16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权证在其后的股改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预测评价:方向正确,预测富有想象力。
原文照登:
中国股市面临变成"财富黑洞"的危险
怎样确保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腐败导致财富的损耗速度?在我个人看来,这已成为当下中国至关重要的课题。
创造财富和毁灭财富的行为正同时上演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创造者通过自己的企业实实在在地创造利润,从而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财富总量;毁灭行为则是国有集体存量财富所有人缺位,财富出现了大量的制度性自然损耗,或者被偷盗者在转移财富的过程中产生了乘数级的损耗。
前者凸显在民营外资等社会存量的增长上,后者则常表现在国有存量的损耗流失上。如果前者的增长速度快于后者,则总体而言,转型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就会越来越宽松,越来越向好;如果后者占了上风,则在市场资源萎缩之下,转型中国的社会矛盾将越来越尖锐,环境越来越苛刻。若前者能成为主流,整个社会形成正和博弈;若对后者放任自流,则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将困扰中国。因此,鼓励前者,遏制后者,正成为当今中国最至关重要的生死高地。
这一生死争夺的最现实高地是中国证券市场,股市就国有股减持的巨大冲突正显示了这两种力量的致命较量。
现代证券市场的目的何在?是鼓励创造利润和创造财富!市场一方面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对于盈利增长者给予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市盈率的笑脸奖励;冷酷的另一面是,对于利润减少,创富能力下降者给与同样倍数的严厉惩罚,从而使得资源更快速更敏捷地配置给创富能力强的企业。如此成熟市场的基本特征必然是股价回归盈利基本面的。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鼓吹创富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却被异化。第一,股市的第一项功能被确定为为国有企业募集发展资金,低效的国有企业成为上市的主角,创富能力旺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反而备受冷待。从总体而言,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逆向配置。第二,为了保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将上市公司人为地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却不同价,非流通股反而常常控制价格是它十几甚至几十倍的流通股,从而违背了市场经济中所有合法资本都平等的基本原则。第三,证券市场的架构失衡、证券监管严重缺位,客观上放纵了上市公司的造假之风,同时纵容了庄家,令他们在二级市场上利用资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与所有者缺位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黑幕勾结交易,侵吞中小股民的利益。其结果是,股市作为现代社会创富的加速器,在中国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毁灭财富的黑洞;上市公司一年ST、两年PT不脸红的现象层出不穷。据思腾思特的报告:若以EVA(资本增加值)来衡量2001年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EVA第一次总体为负值,从总体上成为财富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