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话语:一次次不断警告,却一次次无人在乎,我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庄家们一步步逼近深渊,我们大声呼喊,他们充耳不闻,乃至想方设法堵我们的口,掩耳盗铃,自取灭亡;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股市危机一点点日趋深重、积重难返,一次次丧失改革良机,使改革可以腾挪的空间日益萎缩。 现实印证:那时,上证综合指数为1328.10点,到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开始时,该指数已经下降到1159.15点,降幅为12.91%。 预测评价:方向正确,但评论情绪化,气度和胸怀仍须历练,需要检讨。 原文照登: 1311点:是集体性"愚蠢",还是国民性宿命 当啤酒花黄色幻泡迸去,股市上证指数终于跌破1311点大关(此1311点已非彼1311,而是"注了水的猪"),笔者只能仰天长叹,悲痛莫名。 仰天长叹,不知是该痛斥"本土庄家派"集体性愚蠢,还是哀伤股市参与者的"国民性宿命",难道他们真的要在贪婪和投机的驱使下,一意孤行,导致最后的"多败俱伤,同归于尽"的宿命? 早在2002年底,笔者便下笔评论:在"本土庄家派"全力阻击下,国有股减持阶段性成果被迫流产后,"国有股减持悬而未决,只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回避,宣布国有股减持搁置10年;第二种是必须正视,通过市场的方法使诸方达成妥协"。并预言:"保持僵持的现状,黑洞效应持续放大后,所有的人都会是输家,尤其是坚决阻击国有股减持的老庄家。"一年以来,那时的25只最强庄股,不少已经灰飞烟灭,然而当时却无人在乎。 我们曾经警告啤酒花之类的强庄会崩溃,2002年2月,本版块《中国强庄们的前途和命运》一文敲起警钟:"中国的银行们在防范强庄们时一不留神栽了,拖累了自己,而强庄们防范银行危机引火上身,将是中国金融资本新一轮的高智商游戏。"如今啤酒花的崩溃,令不少银行深受其害,然而当时却无人在乎。 我们曾经警告"国有股全流通的最佳契机"的堕落。2001年11月,本版块《最佳契机和最后盛宴》评论一针见血:"在国有股减持逼得我们已经无路可逃时,在社会智慧群策群力的契机闪现之时,我们其实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最佳契机。是改革的最佳契机,而不是内部人的最后盛宴,这是我们的期待。"如今最佳契机已经丧失,协议转让盛宴正热,国有股全流通仍如鲠在喉,然而当时不少利益集团却在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阻击国有股全流通,无人在乎。 我们曾经警告庄家时代的终结。2001年7月,本版块《终结庄家时代,消解证券双轨》评论告诫:"中科系、亿安的崩溃正是警告这种危机已经日益逼近,中国股市已经到了非标本兼治不可的时候了。治标在于加强监管,尽可能增加庄家投机的成本,治本在于尽快消除证券市场的双轨落差,唯有消解后者才能真正终结庄家。"然而当时不少庄家却正在股市呼风唤雨,无人理解。 一次次不断警告,却一次次无人在乎,我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庄家们一步步逼近深渊,我们大声呼喊,他们充耳不闻,乃至想方设法堵我们的口,掩耳盗铃,自取灭亡;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股市危机一点点日趋深重、积重难返,一次次丧失改革良机,使改革可以腾挪的空间日益萎缩。 尽管伤心,尽管痛楚,然而基于传媒人的良知,出于士子的忧国忧民之心,我们仍要大声呐喊,大声警告:一、啤酒花担保圈的崩溃绝非吉兆,因为先逃者暴利,后逃者被套。上市公司之间恶性循环抽逃连环已迫在眉睫。当局必须对潜在的"艾克拉木·艾沙由夫"之类的危险人物严加管束,此为治标之策;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将是一场灾难。在如此弱市情况下,巨盘商业银行的上市只能使资本市场更加惊恐,加速担保圈的崩溃,从而祸及银行。终止四大商业银行上市,不仅能制止他们制造比上市融资更多的坏债,而且会为最后一次系统改革机会赢得时间。三、中国证券和银行日益休戚相关,必须在一两年内出台系统解决方案,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