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股指期货一旦推出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股指上涨或下跌都会有人赚钱,原来同一命运的股市投资者难免慢慢分野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散户和国有基金为主的营垒,一个是以私募基金、老鼠仓为主的营垒。这两个阵营博弈,一定是后者赢过前者,这里不光有智慧和能力的较量,更重要的责任心和归属感的问题,最怕的是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牧羊犬"。因此,2007年散户投资者对基金要抱有相当的警惕性。而在基金中,从"牧羊犬"的忠诚度上说,开放式基金的安全性要比封闭式基金高,中外合资基金的安全性要比国有基金高。
那么,散户投资者就只能对股市望洋兴叹了吗?也不完全是。散户投资者有自己的优势:第一,行动迅速,要逃跑肯定比机构快;第二,他们没有机构投资者每个季度、每年都要公告业绩的压力,可以放长线吊大鱼;第三,由于钱是自己的钱,一旦投资者有负责任的专业财经媒体帮助,他们自己又善于学习,能了解机构的心态和手法,也不排除能够赢机构的可能;第四,他们中最聪明和最有实战业绩的,有可能成为私募基金的操盘或研究高手,比如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开设股市模拟投资账户的林园,如果他现在想建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在推心置腹地向新散户谈了股市试水的"金科玉律"后,我们就可以和那些已有相当丰富投资经验的散户精英来探讨2007年的投资风险与机遇了。
股指期货的大V字伏笔
2006年,中国A股上证综指的上涨幅度达到130%,几乎超过了所有的人预料,也包括我,而2007年A股的跌荡幅度同样会有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而在我看来,这两种结果都与一个因素有着重要关系---股指期货。
在2005年底的时候,我们对2006年上证指数的预估为,上证新G股指数肯定大涨,但以2005年已股改G股(已完成股权分置股)为样本不变,A股将小幅上涨,虽然我们没有明确写在2006年"中国与世界十大经济预测"中,实际上我内心的估计是涨30%左右。实际结果是,2006年,中国A股上证综指的上涨幅度达到130%,除去新上市
股票的因素,实际上涨74.54%,以沪市2005年底完成股改样本不变,其算术平均价上涨81.43%。
现在看来,我们对2006年涨幅的预测是保守的,导致这个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作为传媒人预测的谨慎性,传媒需要引导市场,但与某些市场人士的预测不同,因为我们既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白纸黑字登在自己的报纸上,我们是靠自己的公信力吃饭的,因而难免在预测时会小心谨慎些。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宁愿让读者少赚一点,也不能让他们赔钱。
第二个必须承认的原因是,我们对牛市的爆发性特征把握不足,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新兴市场,投资者投机心态浓重的情况下。
第三个原因,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晚于我们的预期,按照我们的推断,股指期货的最佳推出时间应在2006年10月间。股指期货如果在那时果断地推出,A股股指将微幅下跌,而后震荡上行,但上行力量有限。
做出上述走势判断的理由是,2006年10月27日,工行刚刚上市。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为1807.18点和5442.20点,平均市盈率约为22.84倍和25.29倍,约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约18倍的市盈率略高30%上下,工行和中行的市净率分别为2.26倍和2.23倍,汇丰银行为2.13倍,相对而言虽然略有偏高,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新兴市场的股市更易受投资追捧的特性,即使有一定的溢价,也是基本可以接受的。那时,市场对于股指上升或下跌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
此时推出股指期货,假如在机构来不及酝酿如何炒作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上市,面对这个新生事物,机构对股市未来的预期本有分歧,因此,机构在期货市场将形成对垒的多空双方阵营,多空间的制衡将顺水推舟地形成,股指期货可以平稳上市,而上市后的股指期货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股市的稳定器---在已经有做空对手存在的情况下,另一方不太敢轻易将股指大幅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