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个理财高手,在他的眼中每一分钱都是财富的来源,而浪费每一分钱则都可能是浪费数百万美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时间这一魔鬼在捣鬼。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个魔鬼驯化,为己所用。那就是"省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巴菲特最后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来投资,他的财富雪球是从最初的一粒小雪花滚出来的。正是由于这种吝啬,才有了大财神巴菲特。
五、钱必须回到社会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白话文:金玉堆满屋子,是守不住的。那些过度积敛财富的人,必定会遭致惨重的损失。
在对待财富的观点上,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对他的影响十分之大。格雷厄姆认为"任何在自己名下有多于100万美元财产的人都是十足的傻瓜",他自己也把大部分的财富花在慈善事业上。在巴菲特走向巨富的路上,巴菲特渐渐看淡了金钱对自己的作用。他甚至把金钱当成负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财产。巴菲特认为:财富来自于社会,早晚它还应当回报社会。他告诫子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后获得巨额遗赠,因为他不想让他们坐享其成,更不想让他们毁于财富。人世间毁于上一代留下的财富者,不计其数。巴菲特深有感触,不忍重蹈覆辙,贻害子女。
2006年,巴菲特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都捐赠给慈善事业。一年之内他总计捐款435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给好友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他捐赠了高达370亿美元的股份。大家惊呼巴菲特从"铁公鸡"到"大善人"的转变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次巨额捐款中巴菲特的过人之处。
巴菲特年轻时便宣扬富人不能为富不仁,而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取消遗产税,他认为这是对富人的纵容。但是当时的他却并没有将自己的财富拿出来做慈善事业。因为在他的观点里,如果一个人钱生钱的能力十分强的话,与其要求他第一年拿100万做善事,还不如过几年让他交出200万,甚至2000万。他自己是一个投资高手,所以他也有理由将这笔善款捂这么久了。
而且,在他捐出财富做善事的时候,他并没有交出现金,而是用自己在公司的
股票来捐赠。这样的话,既不影响公司的运作,也可以为这笔善款再生些钱。而且在处理股票转移的时候,他巧妙地避免了"出让大部分股票而减少对公司的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很多人都怀有善良的心愿,却往往不能如意。或者是好心无法得到好报,或者是为了好心而背上了经济包袱。同样的出发点,巴菲特却走到了另一个终点:他获得了大慈善家的美誉;他要求基金会允许自己的子女在里面供职,间接地安排好了子女后半生的生活;他的善款分期地注入到基金会中,他还可以继续当他的大富翁……
虽然巴菲特有心于慈善事业,但他对于已有的慈善机构却颇不认同。他认为很多慈善机构只是将钱发到需要者的手中,并没有将手中富余的善款好好利用。而在巴菲特眼中,这些钱可都是赚钱的工具。他知道"这些钱必须回到社会中去",因此他总觉得自己投给慈善机构的钱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感到十分不值。
为了更好地把钱还给社会,巴菲特设计了多种巧妙的手段。最开始的时候,他采用了"小钱变大钱"的手段。巴菲特通过一个企业慈善计划,将股东们的善心汇集起来。他鼓励股东每个人捐出一小部分钱财给他们自己指定的慈善机构。这项活动长期地进行了下来,在1990年就捐赠了300万美元。后来,巴菲特开始参加慈善拍卖活动,开始用自己的名声来卖钱。他在1999年拍卖自己用了20多年的钱包,得到25万美元并捐给了奥马哈孤儿院;他甚至在eBay上拍卖与自己共进午餐的机会,然后将得到的钱捐给慈善机构。而且,他也要求他们就餐的餐馆在免费的基础上向该慈善机构捐款1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