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开流" 那"开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开机会之流。
就像治水一样,封堵是救一时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中国不可能完全不让肥水流进外人田,把门关起来,不让外面热钱来,说我们这里钱太多,不需要了。
既然不能堵,就只有疏,把庞大的资金之流尽快地、成系统地疏导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上去。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没有提前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这些渠道不是一夜建立的。比如柜台交易,就是老百姓可以小规模投资一些私人企业,可惜很多年前因为欺诈太多,我们泼脏水时连带把孩子也泼出去了,中国人为自己的信誉付出了惨重代价;国债期货交易当年也是这样;信托公司也是这样;"纸黄金"交易,黄金都涨到600多美元1盎司了,才开办这项业务。没有了财富效应,还有多少空间去真正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呢?发行新股,
股票狂涨,就是因为钱太多、股票太少。股市暴跌5年,新股发不出去,又错失几年大好时机。现在股指一暴跌,又不敢多发股票了。股指期货很久不敢推出,瞻前顾后,股市一直没有健康的自我制约机制,逼迫政府每次动用政策调控,把巨大的政府信用都押在里面;基金本来是个好东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无奈当年的基金黑幕记忆犹新,自己不珍惜信誉,也是代价惨重。
中国其实有很多投资渠道,在过去的岁月中几乎一条一条都被堵死了。我们为自己的信用付出了惨重代价,迫使中国今天不得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府短期行为频频出台,走一步看一步。国际资本可是看了中国好几十年,它们看明白了,既看明白中国累积了大量的劳动财富(20万亿),又没有足够的"河道"疏通,明摆着在等洪水暴发。
目前就是这么一个形势。
所以前面堵,"节源"无非是权宜之计。长久之计,是赶紧疏通,赶紧"开流",开机会之流。这才是政府要做的事。
通货膨胀治理得如何,最后要看泄洪的功夫如何。只靠压是压不住的,捂也是捂不住的,它也只能管一时半会儿。就算一时捂得住国内价格,你能捂得住国际市场价格吗? 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战役。
难在我们要面对中国经济的大爆发,谁也压不住,谁也捂不住。
而这恰恰是改革开放30年无数人用勤勤恳恳工作、省吃俭用换来的,结果搞得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了。
我们建议政府,一定要保证国民的利益,保证民生的问题,把物价控制住。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能让我们的百姓财富不流失,能让我们的企业家安心生产,能让我们的国家财富稳步增长,长治久安。
面对通货膨胀,企业家该怎么办?
作为企业家,他们有两个选择。第一,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国际购买力就强了。现在拿这一元钱在国外买东西,你会发现能买到的东西比以前多了。你在出国的时候,会发现你手里的人民币很足值,是一种强势货币。这时你做进口贸易合适,到境外去投资也合适,因为人民币增值了,你可换的外汇多了。你还可以到境外去收购一些企业。
第二,在通货膨胀时期,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过程中,拿现钱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有富余资金,应该选择持有合适的人民币资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两年暴涨的原因所在。当人们预测通货膨胀要来的时候,一定去买房、买食物、买股票。当然不只是房子、股票(间接持有人民币资产)代表人民币资产,还有原材料、土地及林业、矿业资源。还有产业整合的机会,比如找到好企业,就去持有它们。在第十九章经济周期中我们还要探讨这个要点,这不只是一个物价问题。